简体

历史通

伯大尼修院

伯大尼修院(法語:Béthanie),位於香港香港島薄扶林近薄扶林村一帶,於1873年到1875 年年間由巴黎外方傳教會建成,為傳教會士的休養之所。「伯大尼」是聖經中耶穌救活死去多天的拉撒路所在村落的名字,有救活病人的含義。伯大尼修院的箴言「主啊!你所愛的病了!」(Domine, ecce quem amas infirmatur. Ioan 11)取自《若望福音》刻於正門之上。現為香港演藝學院的柏大尼校園,屬於香港法定古蹟。

巴黎外方傳教會於1847 年從澳門遷移到香港,初時在中環史丹頓街設立辦事處。隨著滿清政府簽署《北京條約》後,法國傳教士可以在中國自由活動,奧塞神父(Fr.Osouf)向巴黎總部建議在香港島西面的薄扶林設立療養院,讓在遠東地區傳教的傳教士患病後有地方休養。巴黎總部接納建議,奧塞神父於1873 年6 月買地,自任建築師設計修院,並獲得由新加坡抵港的白德禮神父(Fr. Charles Edmond Patriat)協助下展開工程,更得到香港政府捐贈花崗岩石材,期間於1874 年遭受颱風破壞,但仍於1875 年完工落成啟用,白德禮神父出任首任院長。1897 年伯大尼修院進行擴建及改善工程。

在作為療養院期間共有101 位神父在此病逝,卜葬於修院的墓園,直到1975 年才遷葬柴灣天主教墳場。1949 年新中國成立後,在內地的傳教士相繼離開,加上醫藥進步,伯大尼修院的角色逐漸減低。1974 年傳教會遷出,翌年在修院落成百週年售予香港置地,原先計劃拆卸興建往宅,但香港政府提出以現時置富花園的地皮交換伯大尼修院及牛奶公司牛棚,因而變成為政府產業。

1978 年交予香港大學出版社使用,在教堂裝置印刷機,並用作儲存書籍及檔案,1997 年交還予香港政府產業署管理。2000 年,政府著手研究對建築物修復的可能。2003 年由香港演藝學院接手復修,耗資8,300 萬港元改建為電影電視學院校舍,於2007年3 月完工。2008 年伯大尼修院獲頒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以表揚其復修工程。現時修院已被列為法定古蹟。


伯大尼修院

伯大尼修院(法語:Béthanie),位於香港香港島薄扶林近薄扶林村一帶,於1873年到1875 年年間由巴黎外方傳教會建成,為傳教會士的休養之所。「伯大尼」是聖經中耶穌救活死去多天的拉撒路所在村落的名字,有救活病人的含義。伯大尼修院的箴言「主啊!你所愛的病了!」(Domine, ecce quem amas infirmatur. Ioan 11)取自《若望福音》刻於正門之上。現為香港演藝學院的柏大尼校園,屬於香港法定古蹟。

巴黎外方傳教會於1847 年從澳門遷移到香港,初時在中環史丹頓街設立辦事處。隨著滿清政府簽署《北京條約》後,法國傳教士可以在中國自由活動,奧塞神父(Fr.Osouf)向巴黎總部建議在香港島西面的薄扶林設立療養院,讓在遠東地區傳教的傳教士患病後有地方休養。巴黎總部接納建議,奧塞神父於1873 年6 月買地,自任建築師設計修院,並獲得由新加坡抵港的白德禮神父(Fr. Charles Edmond Patriat)協助下展開工程,更得到香港政府捐贈花崗岩石材,期間於1874 年遭受颱風破壞,但仍於1875 年完工落成啟用,白德禮神父出任首任院長。1897 年伯大尼修院進行擴建及改善工程。

在作為療養院期間共有101 位神父在此病逝,卜葬於修院的墓園,直到1975 年才遷葬柴灣天主教墳場。1949 年新中國成立後,在內地的傳教士相繼離開,加上醫藥進步,伯大尼修院的角色逐漸減低。1974 年傳教會遷出,翌年在修院落成百週年售予香港置地,原先計劃拆卸興建往宅,但香港政府提出以現時置富花園的地皮交換伯大尼修院及牛奶公司牛棚,因而變成為政府產業。

1978 年交予香港大學出版社使用,在教堂裝置印刷機,並用作儲存書籍及檔案,1997 年交還予香港政府產業署管理。2000 年,政府著手研究對建築物修復的可能。2003 年由香港演藝學院接手復修,耗資8,300 萬港元改建為電影電視學院校舍,於2007年3 月完工。2008 年伯大尼修院獲頒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以表揚其復修工程。現時修院已被列為法定古蹟。

阅读全文

LifeABC 寫意人生
写意人生、如此简单

使命和愿景
分享优质文章,搜罗实质优惠
精神物质兼备,优悠写意人生

© 2024 LifeABC 寫意人生. All Rights Reserved.